近日,以“智能制造”為主題,以“機電裝備”為側重探討方向的中國智能制造機電裝備高峰論壇在杭州召開。論壇吸引了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上海支點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潘建臣、浙江機電集團董事長王敏等諸多機電裝備領域的專家學者和行業大咖的碰撞交流,共話“智造”新趨勢。當天,浙江省機電行業協會還舉行了揭牌儀式。
一直以來,制造業是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助推中國成為“世界工廠”,驅動著中國經濟在過去30多年中高速增長。作為制造業大國,中國制造一直以來都在全球享有極高的知名度。小到玩具、五金件、服飾,大至機械設備、汽車、高鐵,“made in China”讓中國制造享譽全球。但是,中國制造業發展始終面臨著核心部件和關鍵材料依賴進口、高端設備的核心技術與國外差距仍舊明顯的制約。
在此背景下,政產學研各界都將“智能制造”視為中國由制造業大國邁向制造業強國,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的關鍵一步。圍繞現階段接軌“智能制造”的關鍵時期,機電制造行業將面臨哪些機遇,眾多中小機電企業又將如何踏上“智造”之路,與會的專家學者與行業大咖們開了“良方”。
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在《人工智能與智能制造:關鍵技術發展趨勢》的主題演講中指出,人工智能技術的起源,可追溯到1956年,由斯坦福大學的麥卡錫教授、麻省理工大學明斯基教授以及貝爾實驗室的香農、IBM的洛切斯特四位學者首次提出,隨著近年來計算機運算能力的提高、外部設備的提高以及產生大量數據,人工智能概念再一次“火”了,而我國也已經開始布局“人工智能2.0”。
“雖然我們早就是制造業大國了,但是問題不少。”浙江機電集團董事長王敏結合中國制造業情況分析說道,中國的機械工業仍然存在著“大而不全”的難題,表現為80%的集成電路芯片制造裝備,70%的汽車制造關鍵設備,40%的大型石化裝備以及絕大部分高端精密監測設備仍依賴進口。正因此,近年來浙江省極力在抓企業的轉型升級,以加快兩化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推進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在創牌、定標、創新、制造上尋求突破,大力推進浙江制造提質增效升級,努力從制造大省向制造強省轉變。
會上,上海支點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潘建臣還發表了“打造人工智能與智能制造的產業托拉斯”的主題演講。浙江工業大學機械工程系黨委書記潘柏松、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院長劉振宇、浙大中控高級副總裁張伯立、國新國際投資杭州首席代表項茹冰等學術及行業大咖還就“智能制造與機電產業發展”主題開展高峰對話,深入探討機電行業在“智造”背景下的發展應對思路。
制造業是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政產學研各界都將“智能制造”視為中國由制造業大國邁向制造業強國。中國智能制造機電裝備高峰論壇旨在共同探討行業“智造”新趨勢,為智能制造發展提出新思路。
|